最近网上有个小米SU7超车失控的视频引起人们广泛的讨论。有人说这是驾驶员操作不当地方配资网,也有人说这是车辆本身的问题。我觉得这起事故更大的问题在于司机,从视频里看不出车辆本身有什么问题。这辆SU7失控的原因非常简单:刚开始道路是向右缓慢转弯,且是双向两车道,想超车必须占对向车道。所以SU7司机刚开始并没有急于探头,等路面恢复直线后SU7开始向左变道。
3月29日晚,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铜陵枞阳高速发生碰撞后车辆爆燃,大火带走3名年轻女孩的生命。当日,小米汽车发布了一份销量数据:2025年3月交付量超2.9万辆。公司表示,目前产能提升进展顺利,有信心达成35万辆的全年交付目标。一面是逝去的生命,一面是销量节节攀升,两者对比起来颇让人心寒。小米SU7发生车祸,围绕着智能驾驶、电池起火、车门被锁等问题,成了外界探讨的焦点。值得注意的是,就在两个多月前,小米汽车主动召回了超3万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。
说实话 车主的这个操作让我这个老司机都看不懂了 为什么要在这种事情上撒谎呢? 仔细分析一下 可能有几个原因:
首先是想甩锅给车企 如果承认事故后饮酒 就算不是酒驾 也会让事故责任变得复杂 保险理赔可能会受影响 交警调查也会更麻烦 所以干脆隐瞒这个事实 把所有责任都推给车辆质量问题
其次是利用舆论施压 新能源车质量问题一直是网友关注的热点 车主可能想利用这种关注度 通过舆论压力让小米给出更好的赔偿方案 这种操作在汽车维权中并不少见
还有就是可能真的觉得委屈 车主可能认为自己确实是受害者 车辆确实受损了 至于什么时候喝酒 在他看来可能不是重点 所以就选择性地忽略了这个”细节”。
在电商参考看来,小米高管的此番集体表态并不令人意外。
显而易见,小米选择的是一种“高姿态澄清+强势维权”的组合拳。
在信息传播高度碎片化的今天,企业如果不在第一时间强硬亮相,往往会陷入“沉默即默认”的被动境地。
但问题也正出在这里:舆论的焦点,真的只是那一辆冲进绿化带的SU7吗?显然不是。
有人说“华为搞智驾,小米搞支架。华为搞自研地方配资网,小米搞字眼。”更有不少人提出了最朴素的困惑:“我到现在都没想明白,为什么有人去买小米汽车?”“小米连电视都造不好,怎么敢拿人命开玩笑?”小米SU7尚未交付就事故累累,作为消费者您怎么看?
优先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